卖房遇奇葩买家 差点被脚臭熏晕

为什么一定要买房?

成家立业,人生两件大事似乎都与房子有关,为了买房,甚至不惜一切代价。而且从理论上来看,疯狂买房的原因很简单:房子是耐用品,可以住到生老病死,只要房价一直涨,就是稳赚不赔的投资品。

于是乎顺利办下移民的小学渣也加入了北美买房大军。2012年,我以$22.7万的价格在地铁站旁买了一套2室1厅。

2016年加拿大房地产火了,火的程度到足以让人瞠目结舌。我们部门七个人,五个人都换了房,出门和朋友吃饭,大家谈论的也多是在哪投资买了房,什么时候又卖了房,全世界的人都在说房价不会跌,加币会贬值,房贷要降息,大家都蜂拥着挤破头的贷款买房,因为房租足可以还贷,房子还可以升值呢!

于是乎我也加入了疯狂换房的大军中,在我把买房的要求告诉经纪后,经纪就给我发了信,介绍了几间房屋,让我初步考虑和感觉一下。因为我不太懂行,又和经纪来回讨论了几次,还去了她办公室详细看了她给我们的资料。说实话,在买房过程中和经纪的沟通非常重要,一方面,我把自己买房的详细要求完整地告诉她,甚至包括未来的计划;另一方面,经纪会根据我提出的要求,在最合适的范围内,提供最合适的房源来供我参考和选择。同时她还解释和纠正了一些我在买房过程前已有的错误的理解和误区。

老爸老妈是金主,肯定要尊重他们的意见。老妈只想着住新房,还想住有人管理的新房。夏天不要除草,冬天不要铲雪,24小时要有保安,安全安全,老妈一再的强调。经济好不容易才帮我们找到现在住的新房楼花(楼花是指尚未开工或建筑完工的房地产物业,开发商拿出设计图给购房者认购,这时的房价是最便宜的,也是公认的最佳投资时机),一种我从没听说过的户型:condo-townhouse, 严格来说就是在condo里面的townhouse, 2层楼的,一面的有较大的空间,一面也要交管理费,享受大楼所有的公共设施,24小时都有保安,下了定金,成埃落定。

签下新房后,我就把原有的房子粉刷了一遍,之后就挂到了市场。房子在地铁站附近,虽不像市区那样热得烫手,但也算是较好的区域。房子面积80平方米,中规中矩的2室1厅,6月初挂出,来看房的买家络绎不绝,1周后,两个有意向买家浮出水面,因为买家之间的竞争,最后合同签署的价格和要价十分接近,买家向我提供了银行能贷下买价房贷的证明,双方签下了买卖合约,1周后就正式过了户。2016年,非热销区域,如此短时间出手,再一次证实加拿大房地产那个时候还是“卖家市场”。想乘着2016年房价大好的时候多赚一笔,我从父母给我的买房钱中,挪了$10万在Richmond Hill的中心地带,又投资买了一个condo的小楼花。

在自住房CLOSE前,我有两个月的时间寻找MORTGAGE,寻找贷款真是一件非常需要耐心和细致的工作,我几乎咨询了所有的五大银行(A行),希望能得到最好的贷款利率。后来一调查,我的首付因为差了这10万,加上信用分根本不够申请A行,无奈之下,我只有选择了B行(就是除5大行以外的小银行,利率会高不少)。我的贷款额是房屋价格的75%,加上利率,每个月贷款差不多要$2800(其中差不多$2000都是利息)。

在预定交工前3天,建筑商通知我们去验房。陪同验房的,是一个文质彬彬头戴安全帽的小伙,左手一个ipad,全记大事情,右手一叠绿色不干胶,专贴那些小缺陷。记的事,大到壁柜缺板洗手间龙头缺件,小的缺陷,从壁面麻点到地板不平。等一小时转完,这房子已经满是绿条了。1周后,当我入住时,整个房子洁净一新,那些绿贴,全没了。想来匪夷所思,如此折腾,为什么不把活儿干利索再找我验房?

住进去以后,才发现真正的问题来了,因为是在condo的一二楼,所以采光普遍有点差,虽然我们朝向是南,白天的时候仍然需要开灯。管理费也是按面积算的,一年涨3次,从最初的$450一直到了现在的快$700,地税也是年年涨,从每月的$400,到现在差不多快$600,管理费只包了气,水电费每月自己还要付$150左右,自己越来越觉得力不从心。

从此以后,我开始小心翼翼的工作,再也不敢提起那句我常放在嘴边的“老娘不做了”。真是应验了那句扎心的话——不要大声责骂年轻人,他们会立刻辞职的;但是你可以往死里骂那些中年人,尤其是有车有房的那些。心扎得透透的!

2018年是加拿大房市一个关键转折点,其中最大的变化是加拿大房市不再是全球最火爆市场之一。从2018年开始到今年年初,加拿大政府意识到海外购房团带来的负面压力,通过一些排外政策,来防止虚高的房价。收紧按揭,银行加息,增加海外买家税,这无疑都在不同程度上抑制了买家最大买房担负能力。

因为生活的压力,我不得不考虑开始卖房,因为新投资的小楼花还没有收房,所以只能住在家里,一边等,一边卖。为了让客人有个更好的看房空间,每天我都要把屋子收拾的样板间一样,屋里所有的灯都得开着,晚上有客人来,我还得躲出门去。从那天开始,前前后后也有大半年的时间了,因为现在房势大跌,大部分看房者都抱有观望的态度,来我家看过房子的人超过百家,只有1个offer, 最后居然还黄了。

上周有个经济带客人看房,约好了6点,为了让客人有更自由的空间,5点我就去了星巴克,到了8点才回家,刚准备吃饭,咚咚咚,巨大的敲门声响了,客人来看房了,一进门经济就一顿道歉,说周末路上堵车,他们来晚了,不好意思等等,没办法,只能让客人进来啊,进来没多久,我就闻到了一股奇丑的味道,那种味道难以准确形容,想象一下这种味道:下雨天踩到水坑湿润的袜子,在厚厚的旅游鞋里捂了一天,晚上脱鞋要是天冷还冒着热气,汗脚的臭味加淡淡的骚味快速散开。对!!就是那种味道。

OMG, I smell your shit.

看房者和经济走后,我突然爆发了,绝望的坐在沙发上,哭了,真的是那种伤心的默默抹眼泪,然后哽咽,突然觉得自己活的很失败,卖个房子都快1年了,都还没有卖出去,我活着有什么意思,我真的很失败,然后在这强大的灵压下再次陷入沉思,事后我才反应过来我这是被臭的开始怀疑人生了。

记得去年,我看过一篇新闻,一位自称是去年底刚刚登陆的华人青年,因为今年3月在多伦多楼市最高点买了一套房,结果不到一年就赔了60万加元(约300多万人民币)。因为无法忍受巨大压力,准备自杀,并且在网上发帖,提醒大家引以为戒。

在国内买买买房,在国外也买买买房。先下手的海外买房团确实赚到了不少,因为下手海外的基本上都是发达国家和地区啊。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英国,然而,海外购房并不能永久保证收益,国外买房出现坑爹的情形已经在多个国家地区轮番上演,加拿大买房自杀的并不是个例。

有了现在卖房的痛苦经历,我都开始不敢投资房产了,尽管2017年我投资的小楼花到现在应该是赚了有$10万,但在我脑海里始终会出现一种房屋没人要的景象,因为现在大多家庭都不仅拥有一套住房了,除了这些用于投资的闲置房以外还有房地产公司没有售出的空房,空城频现,一旦房价雪崩,所有人都是买涨不买跌啊,到时会不会房子就像破砖烂瓦一样没人要呢?烂在手里一文不值的时候谁会接盘?

下面是以小学渣自己的血泪史给大家买房的一点忠告:

1. 虽然爸妈是金主,但是他们并不是十分了解北美的市场,一年最多也是来住几个月,所以还是要随自己的心,买自己觉得最适合自己房屋。

2. 首付能力是在买房之前必须要计算的。如果你是贷款买房,你每月的月供最好控制在你月收入的30%左右,千万不要高估自己的能力,因为你不但要考虑到贷款利率上升的因素,还要考虑到你收入减少的因素。

3. 要了解购房时的各项税费,税费在购买房产时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如果是condo的话,物业费一般都是按照建筑面积的每平米来收取的,主要包括小区卫生、绿化养护、电梯、治安等。物业费每个月大概几百甚至几千,要考虑好自己每个月是否可以承担这样的费用。

4. 买房切忌盲目跟风,你在啥都不了解的情况下就跟着别人去买房,这是对自己不负责的行为。

5. 当然房贷也似一把双刃剑,用好了使自己更强,用不好则伤己。

因为负债了,每个月都得考下一个月的月供在哪,不得不努力工作往前走。

伴随着一年以来房地产市场泡沫的逐渐破裂,很多投机者正在面临各种严峻的问题:入不敷出地亏钱养房、赔钱卖房、以及毁约赔偿。

楼市有风险,买房需谨慎。

不过,这样的话,在房价飙升的时候谁又能听的进去呢。有时候我在想:什么时候中国人能不再日思夜想着房子房子,能真正追逐自己的梦想,干点喜欢的事情那该多好,希望我的孩子们能跳出这个怪圈。

约克论坛专稿作者:熊仔c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加国头条 属于信息发布平台,加国头条 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分享新闻到
微信朋友圈
扫描后点
右上角分享

0 Comments

Leave a Comment

Ad

Related Posts: